酒柜网

世界烈酒500年竞争史,展示烈酒三大竞争要素(上)

新闻 2024-10-30 10:05:17 万阅读

前言:白酒自80年代市场化以来,先后经历产能、渠道、品牌三轮驱动,发展日益成熟,成为烈酒中仅次于威士忌的第二大烈酒品类。然而,近年来白酒行业整体处于调整周期,虽然业绩依旧保持增长,但存量特征却日益明显……首先,自2017年后,白酒行业产量持续回落、几平腰斩、2021年后终端动销不再快速增长;其次,2024年二季度以来,飞天茅台批价快速回落,引发市场对品类未来发展的担忧加剧。而海外酒品类发展至今已有500余年,在殖民时代实现全球渗透,在工业化时代完成产能突破和制度化运营,也曾在战争时代经历深度调整,在和平发展期进入多元化个性化的成熟发展状态。在长达5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,国际烈酒品类也曾面临区域天花板打满、禁酒令限制、高端化受阻、品类老化等各种挑战,而多轮周期洗礼过后烈酒品类常青,也孕育出不少烈酒巨头企业。放宽视角至更成熟的海外烈酒,分析其纵横全球、保持长青的核心竞争要素,以期为白酒品类发展提供启示。
烈酒:与宏观经济共振,穿越周期的长青品类从品类禀赋上来看,烈酒是难得的与宏观经济共振,但同时弹性表现更佳,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品类。对比全球宏观经济起伏与国外烈酒的发展历程,不难发现多数时间段各国烈酒吨价提升跑赢通胀,提价能力较强,中国跑赢程度更为明显;虽然烈酒在调整期下滑更多,但繁荣期涨幅更强,高端酒表现更为明显,这表明烈酒的盈利弹性空间很大,可操盘的空间大。其次,整体来看烈酒的人均饮酒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走势存在一致性。快速成长期收入与饮酒量同步提升;阶段成熟期收入达到较优水平、增长放缓,消费量受健康诉求、消费税、人口结构等影响出现自然回落。二次增长期在经济重启增长或消费出现新流行时,饮酒量迎来新一轮提升,最终表现为长周期波动特征。长期来看,烈酒可选消费特征明显,量价周期性更强。受政策/经济/人口等影响长周期波动,但刚需下基本盘支撑较强。价格方面基本可跑赢通胀,品类优质、具备优越的价值。归结到底,这是由于烈酒天生禀赋优秀。其一,生产成本及区域壁垒更高,制作工艺更为复杂,耗时更长,受酿造自然环境等限制因素影响,烈酒稀缺性更强。其二,消费场景限制性较低,成瘾性更强,且伴随年纪增长饮用量更多,天然自饮、社交性强,复购性好。其三,价格更高,精神文化、金融属性更强,溢价能力强。
纵览世界六大烈酒发展史,各美其美推动格局形成一般来讲,世界六大烈性酒指的是威士忌、伏特加、白兰地、朗姆酒、龙舌兰酒与金酒,从市场规模来看,威士忌以年约1400亿美元的规模稳居世界烈酒头把交椅地位,其次则是伏特加(约550亿美元)、白兰地约(485亿美元)、朗姆酒(约300亿美元)、龙舌兰(约250亿美元)和金酒(200亿美元)。烈酒品类缘起于欧洲中世纪蒸馏术的发明,发展至今已有500余年,后经过殖民时代、工业化时代、战争年代及现代企业运营时代的多轮洗礼进阶,进入品类林立、集团化运营的成熟状态。15世纪,蒸馏技术和蒸馏酒在中世纪出现,因高浓度属性早期用于香水调制和医疗。后威士忌、伏特加分别在苏格兰、俄罗斯出现并普及,16世纪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;16-18世纪期间,殖民时代全球渗透,受益于易保质/运输/抵御疾病等功能性优势,烈酒在大航海、大殖民和全球贸易时代走向繁荣、全球渗透,威士忌工艺渗透至欧洲和北美;白兰地由葡萄酒升级而成,并在18世纪在欧洲皇室及上流社会流行;金酒17世纪作为药酒在荷兰诞生,后在英国兴盛价格低廉;龙舌兰和朗姆酒则因成本优势在美洲殖民地诞生。进入19世纪,工业化时代大批蒸馏机器和蒸馏技术发明,烈酒生产快速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,产能在全球快速扩张,威士忌工艺进一步传至日本及亚洲其他地区;20世纪初,在苏美禁酒令、石油危机、两次世界大战等时代背景下,烈酒品类尤其是威士忌走向萧条,但结构上更具性价比的伏特加、朗姆酒等新兴白色烈酒异军突起。20世纪中期以来,烈酒品类步入成熟期,发展趋向高端化、多元化、个性化。除本就定位高端的白兰地外,20世纪末威士忌、龙舌兰亦开始走高端化路线,朗姆酒、龙舌兰、金酒、伏特加等则凭借性价比优势,与各种果汁调配成鸡尾酒,伴随酒吧与夜间经济兴盛。
至此,世界六大烈酒形成各美其美的竞争格局,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,烈酒品类还局限于产能限制,其竞争对手主要是各类发酵酒,如啤酒、葡萄酒等,在中国则表现为黄酒等,直至一战前后,烈酒产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,烈酒世界出现两个阶段的品类交锋,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解读,分析当前世界烈酒品类的核心竞争要素,敬请期待。

发表评论

用户头像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