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柜网

【美酒故事】景芝半生缘,在醉美记忆里甘醴醇香

百科 2024-03-12 11:42:54 万阅读

好故事总在回忆里,好酒亦在追忆中,你有故事我有酒,不妨亲启共享之。

来自山东烟台的网友分享了他记忆中的父亲和景芝酒,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字世界吧~

景芝半生缘

在醉美记忆里甘醴醇香

退休闲来,总爱回忆。梳理印象深处,父亲总是绕不开的那一位。不仅因他生平跌荡起伏不畏惧,更有日常生活微小细节,积极向上,勇于追求。就说饮酒吧,父亲喜酒但不酗酒,饮酒有众多讲究,景芝酒半世缘,并与身边人相传,就是一个令人觉得十分有趣、值得回味的故事,称得上一段佳话。

筷子轻蘸舔一口  追忆父亲与景芝酒

打小,即在我上小学前后的冬季里,每到夜晚,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,借着玻璃罩煤油灯为生产队剥花生。为解困乏,父母时常轮番讲故事给我们小辈们听。每回轮到父亲无需冥思苦想,少年参军,扛枪打鬼子,一路上转战南北,参加过大小无数战斗,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经过,一次次立功嘉奖、入党晋职的背后,让我们感觉无需再买战斗英雄故事的小画册。

父亲兄妹5人,仅他一个男丁。送儿子扛枪打仗,爷奶没有担心流泪。可举国上下遭遇三年自然灾害,上年纪的他们动摇了,硬生生地逼父母返乡,为他们养老送终。父亲在全国解放后不久,转业到省外一个县级单位工作,30岁与母亲结婚,生下当时我们兄弟二人。孝顺为先的父亲,无奈选择了辞职,携一家人返乡,从此由吃“公粮”一下子转为靠种地为生的农家人。

一向不服输的父亲,回到家乡生产队,保持着军人良好精神风貌,不怕吃苦不喊累,样样农活边学边干,能干很快又会干,加上脑瓜子灵活又好使,不到两年功夫,就被推举为生产大队长,这一任职直至生产队解体。

父亲带领乡亲们挣工分,为集体多生产粮食,生产好粮食。每放工回到家,难能抱抱或者逗我们玩玩。小饭桌端上了火炕,桌前放上几粒花生米,倒上一盅景芝,抿上一口,咂吧咂吧,把生活的艰辛和苦涩都丝丝拉拉地咽进肚子里。我好奇地看着父亲说:“这景芝酒什么味道?”父亲用筷子蘸一点放在我的舌尖上。辛辣味瞬间充满口腔,呛得我连连咳嗽。父亲一笑“这就是生活的味道!”

等父亲喝完酒,上山挣工分的母亲也把饭端上桌。粗茶淡饭糊弄饱肚子,父亲小憩哪怕十分八分钟,然后再牵头喊人上工。我总觉得父亲不喜见小孩子,母亲说,大队上好几百号人,他哪有闲心逗你们玩?你爸,啥都在心里装着。

一晃十多年过去,来到改革开放前夕。我们俩相继高中毕业,哥哥参军,我成功考上当地一党委秘书,家里只剩弟妹两个上学“吃闲饭”的。这时的父亲,想弄点自己的“门面酒”招待客人。

当时公社党委高度重视发展社办企业,招待客人自然少不了。我作为秘书,时常根据安排全程为其服务。一晚,公社领导在饭店招待前来谈项目的客人。宴席间,众人直夸景芝酒味正爽口,值得长久喝,被我听得一清二楚。饭后送走客人,我发现还有半瓶未喝完,就顺手将它带回办公室。一周后,公社主要领导安排休假,我把对那半瓶景芝酒的“心思”加以汇报。领导听后,笑嘻嘻地对我说:“很好,既不浪费又显孝顺,很值得,你快带上回家给父母品尝吧”。

晚上,父母明白来历,将自家菜园拔来的菜加工。下酒菜备好后,我给父母每人酌上一小酒盅,父亲也劝我来点。父亲抿上一口,咂吧咂吧说:“这酒的确好喝,咱要努力,喝得起景芝酒,让客人高看咱一眼”。打那,我一边写信,将此事向远在省城的哥哥汇报;一边给自己立下“军令状“,尽管每月工资只有31元,拿到后必买两瓶。

在父亲的倡导下,加之改革开放春潮不断涌动大地,家乡人生活一天强起一天,左邻右舍喝酒逐步开始讲究品质和口感。家里来客,父亲便会立马打开事先备下心爱的处方门面酒景芝热情相待。赶上了好时代,兄妹4个相继安家进城。喝酒都随父亲。每家酒柜里常备酒,从来都少不了景芝。喝酒首选景芝,在家乡亦或得益于我们家人相传,周边众人被不断地感染,但我的理解也是最为重要的,是该酒的品质和口感,一直把品味和质量视为“上帝”,货真价实,赢得连续畅销,经久不衰。

地瓜玉米喝一口 遥想饭场与景芝酒

“饭场”,顾名思义,吃饭的地儿,亦或是场合、场所等。当下,无论是城里普通人家,还是乡下每家各户,一日三餐地儿,可谓是别样多,不是在自家里,就是在单位食堂里,亲朋好友、同学聚会,多选在酒店、饭馆等处,舒适的高桌矮凳、明亮房间,有饭有菜,有汤有粥,大鱼大肉少不了,尽享营养科学合理搭配,并时不时听到有人发感叹:“今个儿再吃点啥?”“民以食为天”,现如今人们的生活真得像芝麻开花——步步高、节节甜。

可回头看40年前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里,城乡物资贫乏,尤其是乡下,百姓们面朝黄土背向天,大人孩子为了生计,来去全在匆忙中。农家一日三餐,粗茶淡饭勉强充饥,至于吃饭地儿,根本简陋的不好意思提,什么家里家外、院里院外、街头巷尾,有地儿蹲着、站着,端着筷碗就能将就过去,尤其是赶上“三夏”、“三秋”农忙季节,众乡亲们早出夜归,吃饭地儿全在田间地头,席地而坐,手在衣裳上蹭几下,将送来自家饭包打开,狼吞虎咽,哪天遇见自家饭菜有点样子,还不忘主动与近坐老少爷们交换用,你让着我,我让着你,互帮互助。

记忆中,那时期赶上举国上下“工业学大庆”、“农业学大寨”,农村以大寨村为学习榜样,战天斗地,提高农作物粮食亩产量,过“长江”、过“黄河”,喊声震天响。家乡共有两个生产小队,各自不足50户人家,处在大山脚下。家乡人口虽不多,可生产队的干部思想较为先进,社员们政治觉悟也不低,奋战农田,为了养家糊口,也更想让小山村出点名,创粮食高产,多上交“公粮”,成为“农业学大赛”的先进典型,生产队里的女孩子们好嫁人,男孩子们能娶到好媳妇。

创粮食高产,可不是说句话那么轻而易举,需要土、肥、水、种等一齐上档次、上水平,尤其是土地,是重中之重,土地肥沃,能较好地抵御旱、涝等自然灾害,庄稼好收成就有了大半的指望。为让家乡小山村早点出名,两个生产队不自觉地搞起来劳动竞赛,每家各户一年四季不得闲,春夏秋冬天天有活干。春冬季节忙着整地治水,夏秋季抢种、抢管、抢收,颗粒归仓,寸草归垛。

那时家乡农田作业,能提高效率的农机具十分罕见,主要靠人工人力。两个生产队的乡亲们没有节假休息日,早上出工后,早饭、中午饭不往返回家吃,一般可节省出两个多钟头时间用于劳动。对此,生产队集体决定,除过年过节、家里来客人、天气等极个别情况外,凡能在田间地头吃的饭,绝不来回跑路折腾,“三夏”、“三秋”农忙季节中如有违犯,按规定进行工分处罚。

田间地头“饭场”,源自于生产队统一要求。每家负责做饭,生产队指定专人送饭到劳作的田间地头。每日每次,有规定时间和地点,用景芝马车或人力小推车等工具,在村中央固定位置等候,每次20分钟左右,过时不候。习惯的农家妇女,在听到“送饭啦”的喊声之后,便会快速将自家饭菜用饭盒、包袱和小篓子包装好,送到指定的车子稳妥放好,来不及时会让家里的孩子们搭把手。时间一到,送饭人便急忙驾车,直奔劳作的田间地头,生怕饭菜凉了。待见车主满头大汗赶来,只听生产队长一声喊“吃饭啦”,老少爷们围过来,各自领取自家有标记的饭菜盒、包袱和小篓子。

田间地头的“饭场”,是集体场合,乡亲们吃在一起,时间久了,饭菜常被“亮相”,一些老是地瓜、玉米饼子就咸菜的吃法,也会让老爷们感到有点“没面子”。“巧妇难做无米之炊”,妇女们也要下地干活。在这“两难”之中,家妇们私下相互交流做法,将地瓜、玉米等粗粮深加工,变着法儿换着口味吃,随之玉米面夹菜饼子、地瓜面包子等应运而生。

当然最美妙的还是偷偷喝上一口景芝酒。因怕耽误活儿,生产队明令不允许喝酒。但赶上心疼男人的婆姨,悄悄捎带一碗景芝酒,趁人不备就着地瓜、玉米面饼子喝上两口,心里爽快地不得了。特别“饭场”,尤其是景芝酒助力,催生了妇女们的动力,造就了当时“厨技”,一举收获了两得。

早年“饭场”进入田间地头,是历史时代的产物。但对绝大多数家乡人来说,是挑战更是机遇。多一份辛勤,多一份收获。家乡村在公社连年荣获“农业学大赛”先进生产大队称号。不仅上交“公粮”多,而且乡亲们分得的口粮数也在快速上升,村里外出上初高中的孩子们,都觉得高人一头,带有几份快乐与自豪。

冬猎而归来一口  品味山货与景芝酒

野兔子、野鸡等飞禽走兽,我们家乡人通常称之为“山货”。家乡座落在山区,山林多,生活在其中的“山货”自然不少见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每逢冬季农闲,村里有些能耐人就想方设法猎“山货”。目的很简单,也很明确,为了家人好一点生存。

所谓能耐人亦或专长人,就是当时村子里曾入过伍返乡的,还有村民兵连里的,总之懂枪会用枪杆子、会用铁丝编织网扣的且年龄不算太大的爷们。每年农田庄稼收获结束,地净场光之后,大多数农人窝在家里,而这些爷们摩拳擦掌准备进山猎“山货”。他们先将锈迹斑斑的土杆枪重新取出,检修擦新,备上子弹(大都是土药,即能燃烧的药和铁砂子);擅长用铁丝网扣做猎具的,也重新检修编织。待到雪花飞舞、天寒地冻,“山货”们觅食艰难,他们便开始行动了。而要拿到“胜利品”,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,需要机智、勇敢和汗水付出。

就以我们村为例吧。百八十号人家的庄,参军返乡的七八人,民兵连里也有十几号。他们是猎“山货”的主力,我父亲是其中代表。父亲是位老军人,扛枪打鬼子,曾立过多次战功。记忆里,父亲用猪皮缝制了一双取暖防滑的“猪皮绑”鞋,拿着一杆前面枪筒装药的破旧土枪,雪后爬山越岭,总能寻找到“山货”们的足迹。

父亲与同行们动脑结伴,采用赶山的方式,即几个人联手,共赴一座山、一道岭,各自分工,除了自带土枪和子弹(土药、铁砂子),每人手持一根大棍子,山上、岭中、山下分别有人行走,一边喊,一边用棍子敲打,拉网一起往前行。这种“敲山震虎”,时常见效,有的野兔子、野鸡受了惊扰,胡乱飞跑,设伏的人就立马动手,一旦失手,立即报告方位,就近人员二次猎打,连环猎“山货”,大大增加了成功几率。

还有利用铁丝网扣猎“山货”的。尽管没有用枪来得快、来的直接、来的带劲,但凭借雪后“山货”足迹被发现,巧妙地将铁丝网扣安放在相应的位置上,花钱少、成本低,一早一晚逮上两三只野兔子的机会还是有的,尤其是在雪后月光下,看着钻进网扣的野兔子在拼命挣扎,立马上前拿下,活蹦乱跳的灵性物,确实让人高兴和振奋。

捕猎是过程,分享战利品则是成果和收获。捕猎回家,孩子饥肠辘辘、嗷嗷待哺,母亲连忙炖上一锅野味,浓浓肉汤飘香。父亲拿出景芝酒,屋外大雪纷飞,屋内酒香浓郁,邻里邻居推杯换盏、吃肉喝酒,好不欢畅。

随着社会发展,无论过去的清贫如洗,还是田间地头的饭场,亦或冬闲猎山货,都永远留存在记忆的最深处,见证岁月流逝和时代进步,而那甘甜清爽、愈久弥香的景芝酒,更如空中皓月、山间清泉,永悬心上、永流心间!

发表评论

用户头像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